歐萊雅,被李佳琦薇婭拉黑
歐萊雅疑似虛假宣傳,遭上萬消費者投訴,被罵上了熱搜!
雙十一剛剛過去,#歐萊雅被指虛假宣傳#、#歐萊雅回應安瓶面膜差價#、#李佳琦薇婭暫停與歐萊雅合作#、#中消協(xié)點名歐萊雅#等話題,就接二連三登上微博熱搜。
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,完完整整梳理一下這次的歐萊雅事件。
出爾反爾
歐萊雅被投訴
10月20日,雙十一開啟預售,李佳琦直播間上架了429元50片的歐萊雅安瓶面膜。直播間內(nèi)主播再三說明,后續(xù)不會發(fā)放大額優(yōu)惠券。
歐萊雅官方更是在官方微博宣稱:這將會是“全年最大力度”的優(yōu)惠。
然而到了11月11日當天,歐萊雅店鋪直播間卻派發(fā)999-200的大額優(yōu)惠券,消費者僅花257.5元就可以購買同款產(chǎn)品。
在李佳琦、薇婭直播間,辛辛苦苦蹲到半夜等預售的消費者,沒能享受到歐萊雅宣傳的所謂“全年最大力度”優(yōu)惠,反而多交了66%的韭菜錢。
出爾反爾的宣傳語,把在直播間下單的消費者氣壞了,紛紛找歐萊雅官方理論。
然而歐萊雅官方拒絕處理消費者的投訴,甚至還將該產(chǎn)品鏈接下架,使得消費者無法通過平臺申請價保。
更有網(wǎng)友發(fā)現(xiàn),雙11當天,歐萊雅把原本微博宣傳的“”全年最大力度”的用語編輯刪除了,這不是明晃晃地打虛假宣傳擦邊球,欺騙消費者嗎?
于是,就上演了一出上萬人集體投訴歐萊雅虛假宣傳的大場面。
而當消費者找歐萊雅客服要說法時,有客服稱:“李佳琦說是低價就是低價的嗎?李佳琦也只是個打工人而已......”
言外之意“是李佳琦虛假宣傳,和品牌方?jīng)]有關(guān)系”,一番言論就把矛盾的焦點指向了電商主播。
11月17日晚,被甲方“啪啪打臉”的李佳琦、薇婭先后針對此事進行回應:
“直播間在第一時間就與品牌方進行了溝通......在此事解決之前,終止與巴黎歐萊雅官方旗艦店的一切合作?!?/span>
兩份聲明如出一轍,顯然兩位主播為了維護直播間的信譽,似乎已與歐萊雅“撕破臉”。
事件的最新進展,11月18日凌晨,巴黎歐萊雅發(fā)布聲明,就此事件進行了說明。
聲明中,巴黎歐萊雅解釋到,部分消費者享受了比預售更加優(yōu)惠的價格,是因為疊加使用了多種平臺及店鋪的優(yōu)惠。
歐萊雅的聲明中只字未提“虛假宣傳”的文字游戲,也沒有提出明確解決方案,連公章和詳細日期都沒有,給怒氣沖沖的消費者火上澆油!
明知故犯
打虛假宣傳擦邊球
歐萊雅公司官方微博“全年最大力度”,這句宣傳用語可以說是相當雞賊。
首先《廣告法》規(guī)定,“不得使用“最高級”、“最佳”等絕對化用語,但沒有沒明確廣告用語的范圍。而歐萊雅給這個“最大力度”表明了時間(全年)、地點(直播間)、產(chǎn)品(安瓶面膜)等諸多限定詞,讓這個絕對化的廣告詞看似語義明確,并不足以引起消費者的誤解。
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?
“全年最大力度,買20片到手50片”這句話缺少主語,這也就是為什么歐萊雅甩鍋給李佳琦的邏輯。這句話既可以理解為“李佳琦直播間內(nèi),歐萊雅的全年最佳力度”,也可以理解為“歐萊雅這個品牌給出的全年最佳力度”。
與此同時,“全年”的釋義是完整的一年。歐萊雅10月13日的發(fā)布的微博里,截止至10月20日預售,李佳琦直播間確實是全年最大力度的優(yōu)惠。
到了11月11日,歐萊雅卻把微博一改,到了這一天就不在“全年”的范圍內(nèi)了。硬生生上演了一場現(xiàn)實版的“一日不見如隔三秋”。
根據(jù)《廣告法》規(guī)定,廣告中對商品價格、允諾等有表示的,應當準確、清楚、明白。歐萊雅這條微博寫得如此模棱兩可,很難不讓人懷疑歐萊雅是故意打擦邊球。
歐萊雅時間并非個案,不少消費者還發(fā)現(xiàn)雅詩蘭黛小棕瓶、蒂佳婷也玩同樣的套路,中國消費者協(xié)會在《2021“雙11”消費維權(quán)輿情分析報告》中更是點名批評“匡威斐樂預付定金消費者反而多花錢”成為典型案例。
多方博弈
到底是誰的鍋
這次事件涉及品牌方、電商主播、直播間粉絲、普通消費者,“到底是誰的鍋?”更是眾說紛紜,宛如一出羅生門。
首先,品牌方的問題是板上釘釘了。
消費者對品牌方天然的不信任感,孕育而生了廣告代言,主播帶貨,多平臺美妝博主引流等營銷手段。這又就意味著品牌方要支付大筆傭金給中間商。
但電商主播不同于傳統(tǒng)的廣告公司,主播要維護自己的口碑,就不能針對一個品牌漫無目的地夸贊;而主播間的競爭也倒逼品牌不斷壓低價格。
歐萊雅此番出爾反爾,原因就在于既想收割主播流量,又不滿于主播高額的抽成,想讓流量回到品牌方的直播間。
那么,電商主播需不需要承擔連帶責任呢?
有網(wǎng)友認為,李佳琦向消費者承諾最低價,但實際上卻不是最低價,也涉嫌進行虛假宣傳,應該承擔連帶責任。
誠如歐萊雅客服所說的,李佳琦也只是個打工人物而已。作為乙方,主播的廣告宣傳用語一定是得到了甲方的授意,而歐萊雅收割完主播流量后,立刻“過河拆橋”,也難怪李佳琦和薇婭和歐萊雅“撕破臉”。
雖然頭部主播對此次事件不負有主要責任,但夸張的宣傳始終是辜負了消費者對直播間的信任,這也為帶貨主播帶貨敲了一記警鐘。
此外,還有直播間消費者和普通消費者的矛盾。
還有網(wǎng)友認為,如今直播帶貨也是一種壟斷,頭部主播兩頭壓榨,一邊迫使商家壓低價格從而更加依賴直播間,一邊迫使普通消費者為了低價轉(zhuǎn)化為直播間粉絲。
那么跳過第三方主播,是不是意味著商家可以真正讓利給普通消費者呢?
像歐萊雅這樣的大品牌并不會傻乎乎地給主播交錢。頭部主播本質(zhì)是個人ip背書,直播間的現(xiàn)場展示和互動,使得購物體驗更鮮活,也更容易獲得消費者的信任,直播間的粉絲購買力和黏性也更高。
說到底,歐萊雅的最大競爭者不是電商主播,而是其他護膚化妝品牌。失去了直播間這一波高粘度粉絲,品牌也會通過其他方式與競品爭奪市場,而不是讓利給普通消費者。
總結(jié):
雖然歐萊雅這次的雞賊行為,在雙十一收割了大量“韭菜”,但從長遠來看,品牌耍些小聰明,利用虛假宣傳愚弄消費者,只會是得不償失。
而歐萊雅含糊其辭的聲明、不作為的公關(guān)態(tài)度,更是踐踏了消費者的信任!
2、電商號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,如發(fā)現(xiàn)文章、圖片等侵權(quán)行為,侵權(quán)責任由作者本人承擔。
3、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,請聯(lián)系:info@dsb.cn